為扎實做好校園封閉期間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,緩解心理壓力,幫助師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(tài),11月24日下午,yl34511線路中心院長于海純,匈牙利國家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訪問學者、學院副教授廉茵,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立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、學院講師王晴,三位老師共同為全院師生帶來了一場疫情下的心理調(diào)適線上沙龍,送上護“心”良方。沙龍由于海純院長主持,全院百余名師生“云端見面”。
“同學們好,我在虹遠樓給大家問好!”——劉潔
自11月15日接到學校緊急入校通知后,就“戰(zhàn)斗”在虹遠樓一線的劉潔書記,在沙龍伊始,為大家?guī)砹藴嘏膯柡颉?/span>
戴好“心理口罩” 從容應對疫情——廉茵
作為一線志愿者,廉茵老師注意到學生中不少人產(chǎn)生了焦慮、悲傷、憤懣等負面情緒,這些負面情緒不僅會削弱人體的免疫系統(tǒng),還會引發(fā)多種問題?!靶睦矸酪摺币彩强挂叩闹匾獞?zhàn)場,在戴好有形的口罩外防感染的同時,也要戴好“心理口罩”,減緩疫情帶來的危害。對此,廉茵老師圍繞疫情下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,詳細講解了疫情下應如何進行自我調(diào)節(jié)和照護的相關知識。她提到,尋找正確的焦慮情緒的宣泄方式很重要。疫情封控期間,學生可以轉(zhuǎn)移注意力,將關注點從負面消息中抽離,尋找和發(fā)掘興趣愛好,利用冥想、音樂、讀書等方式,使身心得到放松。并且,還可以采用運動健身的方式,在提高免疫力的同時,也使心理上獲得愉悅感。廉老師還指出,如果長時間處在壓力和焦慮的情緒中不能緩解,就需要引起重視,應及時尋求專業(yè)人士的幫助。
疫情應激下學生的心理調(diào)適——王晴
王晴老師在發(fā)言中指出,“負面情緒的產(chǎn)生存在必然性,大家要學會正視、接納這些情緒,減少負面情緒產(chǎn)生的不良影響,學習與自己相處?!蓖趵蠋熃ㄗh同學們,在疫情封控下,與其哀嘆焦慮,不妨轉(zhuǎn)換思維,利用這段時間,著手去做一些事情,或是學業(yè)規(guī)劃,或是興趣愛好,亦或是情感交流,好好生活、好好學習、好好享受與朋友難得的相處時間,用理性的思維、積極的心態(tài)和愛去溫暖這段時光。同時,王晴老師還貼心地為大家提供了幾個心理調(diào)適的小方法:一是正確認識消極情緒,避免過多接觸負面情緒;二是學會與情緒相處。疫情下焦慮、煩躁的情緒是正常的心理表現(xiàn),要接納自己的所有情緒,而不是被情緒所左右;三是適當運動,改善身心健康;四是與身邊的同學多溝通交流,共苦的情誼足以讓人終生難忘。
提升意志品質(zhì),應對和挑戰(zhàn)——于海純
“從心理發(fā)展的角度來看,疫情既是一場危機,也是一次提高意志品質(zhì)、提升自我、在逆境下成長的機會?!庇诤<冊洪L如是說。
沙龍中,于海純院長分享了他曾作為一名戰(zhàn)士赴西沙群島的經(jīng)歷。在30余小時的航行中經(jīng)歷了暈船、吐血等種種不適后,年輕的于院長第一次體驗到人在逆境中身心的迅速成長。他指出,人的一生是在不斷進步與發(fā)展的,心理的成長和成熟也是如此。只有經(jīng)歷艱苦的磨練,才能鑄就出鋼鐵般的毅力。來勢洶洶的疫情,是對大家的挑戰(zhàn),也是一個機會,讓同學們能在困境中修煉意志、磨礪品性,用堅定的信念、頑強的精神,克服困難,將逆境化為力量,將痛苦轉(zhuǎn)為能力,淬煉青春底色,綻放青春能量。
沙龍最后,同學們敞開心扉,說出自己切身體驗和心中的煩惱。老師們根據(jù)每位同學的提問,給出很多方法和建議,幫助同學們分析和理解壓力和煩惱背后的心理需求,潛移默化地幫助同學們提高心理素質(zhì),引導其樹立健康的心理觀念。整個活動歷時90分鐘,全程氛圍融洽,同學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。
校園封閉期間,學院將同學們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,用心用情解決好大家的急難愁盼問題。今后,學院將繼續(xù)關注同學們的心理健康狀況,為同學們的健康快樂成長保駕護航。